技術文章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技術文章 >差壓變送器的工作原理

    差壓變送器的工作原理

    更新時間:2017-04-28   點擊次數:2280次
      電容式差壓變送器是20世紀80年代研制開發的新型差壓變送器,它利用單晶硅諧振傳感器,采用微電子表面加工技術,除了保證±0.2%的測量精度外,還可實現抵制靜壓、溫飄對其影響。由于配備了低噪聲調制解調器和開放式通訊協議,目前的電容式差壓變送器可實現數字無損耗信號傳輸。
     
      1.結構及工作原理變送器主要有檢測部分和信號轉換及放大處理部分組成。
     
      檢測部分由檢測膜片和兩側固定弧形板組成,檢測膜片在壓差的作用下可軸向移動,形成可移動電容極板,并和固定弧形板組成兩個可變電容器C1和C2,結構及電氣原理可見圖6-11。
     
      檢測前,高、低壓室壓力平衡,P1 =P2;按結構要求,組成兩可變電容的固定弧形極板和檢測膜片對稱,極間距相等,C1 =C2。
     
      當被測壓力P1和P2分別由導入管進入高、低壓室時,由于P1 >P2隔離膜片中心將發生位移,壓迫電解質使高壓側容積變小。當電解質為不可壓縮體時,其容積變化量將引起檢測膜片中心向低壓側位移,此位移量和隔離膜片中心位移量相等。根據電工學,當組成電容的兩極板極間距發生變化時,其電容量也將發生變化,即從C1=C2變為C1≠C2。
     
      由電氣原理圖可知,未發生位移時,I1=I2=0;ι1+ι2=ιc;發生位移后,由于相對極間距發生變化,各極板上的積聚電荷量也發生變化,形成電荷位移,此時反映出I1≠ I2,兩者之間將產生電流差,若檢測出其值大小以及和壓差的關系,即可求取流量。
     
      2.變送電流與壓差的關系 '
     
      設:未發生位移時,按電容定義:式中 K——比例常數; ε——介電常數; S——弧形板面積; d0-——弧形板和可動極板之間相對平均距離。
     
      當發生位移Δd后,仍按電容定義有:由圖6-11可看出,在電動勢為e,角頻率為ω的高頻電源驅動下,其充放電流差為:
     
      將C1和C2定義表達式帶入上式,有:
     
      由推導結果可以得出,電流差和可動極板(檢測膜片)中心位移成正比,由于此位移和被測壓差成正比,所以電流差與被測壓差以及流量均成正比。
     
      3.電容式差壓變送器的特點
     
      電容式差壓變送器*由密封測量元件組成,可消除機械傳動所造成的瞬時沖擊和機械振動。另外高、低壓測量室按防爆要求整體鑄造而成,大大抑制了外應力、扭矩以及靜壓對測量準確度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阳市| 永顺县| 昌图县| 南漳县| 和政县| 二手房| 鸡西市| 合肥市| 阜城县| 上栗县| 奇台县| 五河县| 香港| 宁都县| 邹城市| 雷波县| 如东县| 察雅县| 贞丰县| 兰坪| 汉中市| 革吉县| 旬阳县| 察雅县| 苍南县| 景谷| 通江县| 额济纳旗| 博客| 马山县| 疏附县| 宜城市| 虞城县| 花垣县| 宜都市| 重庆市| 拉孜县| 会同县| 扶沟县| 平陆县| 修文县|